煙臺:一紙“評價改革”蹚出“雙減”新路
5月10日,煙臺市教育局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意見》,利用綜合評價這根指揮棒探索德智體美勞等級賦分制度,首次提出將“讀書”“志愿服務”“家務勞動”納入中考,列為綜合素質評價獲評A等級的必要條件。
改革創新促使煙臺蹚出一條“雙減”新路子,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內容中設定的具體問題打造出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樣板。
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細節處尋突破
為“雙減”開路
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評”的是哪些內容?在煙臺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經過探索、整合,最終形成了。
“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涵蓋德、智、體、美、勞5個方面,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通過10項標志性成果具體考查。計劃從2023年起,探索實行將評價結果等級賦分計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總成績。其中,讀書成果、志愿服務、家務勞動是這次改革的重要突破點。”該科科長李忠朋介紹,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增加了對標志性成果的考查,首次將“閱讀量每學年達到150萬字”“家務勞動評價達到優秀等級”“社會志愿服務評價達到優秀等級”列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獲評A等級的必要條件,在評價結果的應用上作出“等級賦分”的突破。這是在“雙減”大背景下的一次有力嘗試。
在李忠朋看來,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主要涉及3個方面,除標志性成果考查及評價結果應用外,評價內容在做“加法”的同時更加精準、細化,“細節”成為改革的關鍵詞之一。比如,增加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考查,在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強調突出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在學業水平方面將讀書內容列為“硬性規定”;在社會實踐方面強調家務勞動、志愿服務的重要性。“這是煙臺拓展深化綜合素質評價內容的具體體現,與以往框架式的要求相比更為細化、具體、創新,對學生成長教育也更具指導性。”他說。
三項具體內容“進中考”
列為賦分“評A”必要條件
切入改革突破點——讀書、志愿服務、家務勞動進中考,成為綜合素質評價獲評A等級的必要條件。學生要“評A”應達到哪些具體要求?
“課外讀物閱讀量每學年要達150萬字”是對讀書的具體要求,其中的課外讀物有何標準?從事中考命題工作20多年的煙臺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劉永平給出答案。他說,課外讀物的標準是基于課程標準,配合語文課程學習,精選古今中外語言規范、思想藝術水平高的名家作品,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讀書內容考核要求重在兩點,閱讀量和讀書筆記缺一不可。“要鼓勵學生多讀書,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和效率。”劉永平說,讀書筆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書寫及筆記類型方面,學生可以結合閱讀內容,寫批注型、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和綜合型等不同類型筆記,避免讀書“虛化”,通過有效閱讀提升語文素養。
“評A”要求中提到“社會志愿服務評價達優秀等級”,引發學生對志愿服務范圍的思考。對此,煙臺市教科院勞動教育研究室主任劉作建將學生可參與的社會志愿服務大致分為3類:作為小講解員深入“社會大課堂”場館,為當地景區、展館等提供講解服務;參加社區衛生清理、綠色環保、植樹等服務性勞動;到福利院、敬老院、博物館等開展志愿服務,參加公益服務。“倡導學生用照片、視頻等方式記錄心得體會;相關服務單位提供有效證明,或者在每學期末,由師生組成評價小組,根據學生成長檔案等有效材料及學生陳述答辯等情況給予綜合評價。”劉作建說,同時也建議在各區市或全市統一研發勞動實踐課程評價平臺,為學段綜合評價提供客觀依據。
在另一關注點“家務勞動”方面,“參加家務勞動評價達優秀等級”是“評A”的3個必要條件之一。劉作建介紹,煙臺已經形成“課時、師資、基地”3個“1+X”的勞動教育基本保障制度,并將根據國家課程方案要求于今年秋季學期單獨開設勞動課,一周安排1個課時。他認為,雖然暫未出臺具體的家務勞動標準,但在衡量學生家務勞動成效時,未來主要考慮家長評價和學校組織的家務勞動技能比賽、教育部門家務勞動成果展評結果兩個方向來綜合評定。
改革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
為學生未來營造幸福感
為何將讀書、家務勞動和志愿服務考查納入中考?“提升素養”“聯系社會”“責任擔當”是其中的幾個關鍵詞。
“將讀書納入中考是為了促使學生落實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使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習慣,為其一生打好底子。” 劉永平拿出《煙臺市教育局辦公室關于加強全市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強化考試的引領與促進作用,實現“單篇閱讀到組文閱讀再到整本書閱讀的提升,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要逐步加大整本書閱讀內容的賦分與權重,落實新課標6個學習任務群之一”的整本書閱讀要求。
他說,煙臺市已經進行了20多年“大量讀寫、雙軌運行”教學改革,讀書活動有良好的基礎,但也存在“課外讀物更新慢”“缺少拓展整合”等弊端。“此次出臺政策,不僅落實了國家、省市的全民閱讀要求,而且落實了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課外讀物’的要求,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提高學校文化育人水平,最終達到提升公民素養的目的。”
結合“志愿服務進中考”的要求,劉作建說,此前很多初中學校團委與社區紅領巾成長站攜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并為學生頒發證書。根據活動具體情況累計志愿服務時長,把志愿服務納入年底優秀少年的評優、推優入團的考核。在他看來,將志愿服務納入中考綜合素質評價考核,有助于建立中小學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實現志愿服務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和能力,增強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擔當,有助于改變長期以來僵化的德育模式,形成良好的社會生態。
在另一突破點“家務勞動”方面,劉作建認為,這有助于加強學生與生活和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培育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告訴我們,家務勞動是與個人終身生活密切相關的,可以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勞動對個人、家庭幸福的意義。”他說。
煙臺市積極探索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在省內率先發布改革意見,是在“雙減”大背景下的一次有力嘗試。“之所以這么做,我們認為歸根結底是為了從小處著眼,從學生時代立德樹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和法治素養,使之成為合格公民。希望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多多關注支持,共同營造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煙臺市教育局局長蔡潤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