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精準“測土施肥” 打造“全景思政”
引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濰坊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上下貫通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左右互動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內外結合深化家校社全環境育人,講好用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激活社會“大課堂”、匯聚全社會育人“大能量”,全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打造黨史思政“景觀帶”,
讓學生“穿越”時空與英雄對話
“姐妹們,你們怕嗎?”“不怕!”“我們是抗聯戰士,為了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的榮幸!”……國慶節前夕,在老黨員、老軍人葉仲信家中,濰坊高新雙語學校四年級(2)班的學生們再一次演起了班級紅劇《巾幗不讓須眉——八女投江》。葉仲信猶如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了那段革命歷史的畫卷中,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讓思政課融入藝術課程,靈動起來,才更有感染力、穿透力。”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湯善香介紹說,像這樣的紅劇已開發21部,在每個班級中隊都有展示,人們仿佛在中國革命史“微型館”中穿行。
為解決學校黨史學習“不走心”難題,濰坊市打造“河長制”黨史分段研學機制,實現思政黨史深度融合,讓百年黨史摸得著、品得深。東明學校深挖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將國防教育與思政教學深度融合,通過沙盤推演、“濰縣戰役”研究等,讓學生自覺浸染愛黨愛軍、開拓奮進的沂蒙精神。大觀學校深挖改革開放史,通過項目式主題學習探究壽光蔬菜發展史和濰柴集團發展歷程,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植根在學生的腦海里,燃起學生的創新報國熱情……班班有特色、校校有互補,形成了一條條既“吸睛”又“補血”的思政學習走廊。
“我們濰坊出了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因此,構建百年黨史學習‘景觀帶’,我們優勢很大。”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周書坤如是說。近年來,濰坊市精選諸城王盡美紀念館、臨朐縣淌水崖水庫教育基地、三元朱農業農村帶頭致富基地等50多處展館為校外思政研學基地,涵蓋起上迄早期工人運動下至新時代、貫穿百年黨史的學習走廊。去年以來,累計接待中小學黨史研學20余萬人次。
在濰坊,思政課唯一不變的就是在變。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濰坊秉持精細編排、有序整合理念,構建貫通百年的微縮版黨史“景觀帶”,實現思政課程研學化、生活化,讓學生在校園徜徉、校外游學中零距離感悟黨的百年芳華,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精神境界。
實施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讓思政教育如春雨潤物無聲
數字課“數說抗疫”、語文課“吟唱白衣天使”、物理課“飛沫傳播研究”、化學課“解析口罩與防護”、美術課“彩繪抗疫”……濰坊新華中學8個不同學科的教師在線講授疫情防控思政課,多學科知識點滲透,以多維度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把一些大道理講得更接地氣。此外,坊子區龍泉實驗小學著眼于中醫藥防疫,開發了“中藥詩歌”語文課、“測量中藥”數學課、“中藥翻譯”英語課、“解析青蒿素”科學課、“辨別藥草”勞動課等,讓學生全方位感受祖國的醫學寶庫,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近年來,濰坊市全面梳理各類課程的“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各門課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今年5月,印發了“課程思政”建設指導意見,評選72節思政“金課”、65節課程思政精品課,實現了各學段、各課程思政優課全覆蓋,每堂課都力求讓學生學有方向、追有目標。
除此之外,濰坊著力打通大中小學思政育人課程,印發《黨建領航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育人一體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每個縣(市、區)都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育人一體化建設聯盟。去年9月1日,濰坊學院、奎文區共同以“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為主題,組織大學生走進高中課堂,高中生走進初中課堂,初中生走進小學課堂,小學生走進幼兒園課堂,共上“開學第一課”。
濰坊市思政課程不僅打通了校內學科、學段之間的“任督二脈”,而且向校外延伸開辟出思政教育陣地。在26處綜合實踐基地和人工智能體驗中心,已開發“81種職業體驗”、“國學小名士”、“大國重器”建模等,在動手操作、探究過程中培育愛鄉情,淬煉報國志。同時,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創新“紅色云展廳”“互聯網+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多種教學新模式,開辟思政網課專欄6119個,構建起全景式思政格局。
打造無邊界發展通道,
激活思政教師“一池春水”
“雖然我學歷很低,只讀過4年書,但是我知道,我們三元朱村搞蔬菜大棚致富靠的是黨的富民政策,咱不能忘了共產黨。”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接過濰坊市教育局的聘書,成為首批濰坊市思政特聘導師,敞開心扉講了一堂干貨滿滿的思政課。同時獲聘市級首批思政特聘導師的還有來自民政部門、企業、社區、公安系統等領域的8名優秀代表。
“聽了袁強哥哥的發言,我感受非常深。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之后,像他一樣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坊子區理想小學學生王乾宇說。近日,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控制項目金牌得主、山東工業技師學院畢業生袁強走進學校,分享了自己從一名普通的技校學生一步步走上世界技能大賽最高領獎臺,成就“大國工匠”的歷程。近年來,濰坊市堅持全員育人,連續評選3屆全市思政鑄魂育人十佳思政教師、課程等,認定評選思政名師工作室51個、青年黨員教師先鋒崗121個;秉持“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理念,市、縣(市、區)聘任社會各界先模人物128人擔任思政特聘導師,開展活動420余場次。建立市委常委聯系高校和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與師生“面對面”宣講黨的方針政策、新時代新思想新變化,上了一堂堂精彩、接地氣的思政課。
不僅如此,濰坊市在建立起多維度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將“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作為課程思政重要監測指標,將“價值引領”作為重要觀測點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各學科教師主動探索學科育人路徑。試點“揭榜掛帥”機制,組織學校黨組織認領、項目團隊攻關思政課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育人等弱項,鼓勵學校黨組織攻堅克難、推陳出新,充分激發了學校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
如今,濰坊大中小學思政“金課”遍地開花,思政課堂“色香味俱佳”,學生在課堂上也由“要我聽”轉為“我要聽”,由“我來講”轉為“我來演”。“以自己感興趣的角度、方式學習思政課,學生哪有不認真學的?”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全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