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要“接地氣、冒熱氣”
要做到黨的二十大精神潤物無聲進課堂,應當掌握三個技巧,做到讓學生“不難懂”“都愛聽”“真得勁”,既確保宣講報告在內容上言之有物,又確保它在形式上生動活潑,確保學生真正聽得懂、喜歡聽、有所獲,起到“聽時入腦進心,聽后觸動靈魂”的效果。
一是講授要接地氣,讓學生覺得“不難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論斷,思政課理論知識的講授必不可少。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因理論聯系實際不夠、照本宣科等因素,所以講課內容空泛,形式大于內容,以致出現內容“消化差”“吸收難”等問題,進而削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真正讓學生聽得懂、愿意聽,需要教師深入解讀二十大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實踐要求,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與學生聽得懂的語言、能感知的具體事“無縫銜接”“俗雅結合”,從講道理變成講故事,把“天邊事”變成“身邊事”,以點帶面、以小見大,將身邊小故事中蘊含的大道理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讓思政課散發出更大的親和力、感染力。
二是要注重師生多互動,讓學生“都愛聽”。課堂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教師要努力在打造高效課堂、魅力課堂上下功夫,切實提升思政課堂的教學水平、育人實效。在組織課堂講解時,注重設置教學場景,引入“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的知識競答、紅歌傳唱、經典誦讀等活動,帶領學生進入情境,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追課”,通過“融情于物、寓情于景”的體驗式、互動式的課堂模式,打破“思政小課堂”和“時代大課堂”的壁壘,真正讓思政課堂“活起來”,進而讓學生在感覺思政課“有意思”中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做思政課學習的“樂之者”。
三是全環境育人,讓學生學得“真得勁”。思政課是學生的人生信仰課、心理疏導課、成長規劃課,承擔著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重任。教師要在全環境立德樹人上做文章,確保思政課的“內外兼修”,使思政課既有“內涵”又有“顏值”。統籌利用社會資源,擴展育人半徑,形成覆蓋課堂、校園、社會“點線面”一體的全環境育人大課堂,匯聚全社會育人向心力,統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讓理論在實踐中得到印證、支撐。全環境育人課堂鮮活,讓中小學生在具體可感的實踐中覺得思政課“真得勁”,在提內勁中領悟二十大的新思想,從而達到“知信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