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課走進鄉村小課堂
本報訊 (通訊員 陳超)11月23日,在疫情居家學習期間,一堂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在鄆城縣丁里長初級中學初二年級正式開課。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通過遠程教育系統為170名學生開講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一名本科生。
據悉,此次心理健康課由山東省教育廳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組與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IPP實驗室聯合開展,課程以正念研習為主要方法干預改善青少年焦慮抑郁水平,力求達到切實提升情緒調節能力的目的。
“我們一定要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從容面對困難挑戰。”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山東省教育廳省派第一書記丁春光致辭。他代表派駐丁里長街道第一書記工作組從3個角度提出了幾點期望。緊接著,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本科生羅焱豐對課程整體設計及安排進行了簡要介紹,并為學生們開啟了第一節心理課——《接納與正念》。
談及為什么要開這樣的心理課,丁春光表示,工作組在調研中發現,由于近期疫情反復,丁里長街道的學生們經歷了線上線下教育教學模式的頻繁切換,給他們的學習適應、社會交往和家庭關系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學生情緒波動明顯,心理壓力較大。為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疫情、掌握必要的自我心理調適技能,工作組積極對接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臨床與健康心理學系,共同策劃組織了此次線上心理教育課程,以期通過教學科研資源共建共享,惠及更多鄉村地區青少年學生。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架起鄉村學校與高校之間良性溝通與互動的橋梁,為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探索出一條新路子。”丁春光告訴記者,此次活動是山東省教育廳派駐丁里長街道第一書記工作組立足鄉村教育實際,統籌協調教育資源以促進鄉村教育振興的又一次生動實踐。接下來,該課程將持續6周時間,丁里長初級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們將零距離接觸北大優質教育資源,并在課后與北大授課教師展開互動交流,為鄉村“小課堂”注入高校優質資源“大能量”。